膀胱,病患,功能,持久性,脊髓

提問: 神經元性膀胱的治療 問題補充: 神經元性膀胱是無法治療的嗎?2009-07-25 18:15 女性的 神經元性膀胱是手術受傷的治療,尿動力學提示膀胱出口梗阻,是怎么回事 医师解答: 神經源性膀胱的病患會有那些癥狀呢?  基本上,隨著神經損傷的部位不同,神經源性膀胱的病患可分為兩大類,一種是痙攣性的神經源性膀胱,是因為比較高位﹙腰椎以上﹚的中樞神經受到損傷,這樣病患會有不自主排尿的癥狀,由于膀胱是處于一種痙攣性收縮的狀態,所以膀胱的容量常常是小于300ml,而膀胱內的壓力也會比較高.另一種是松弛性的神經源性膀胱,是因為比較低位﹙薦椎以下﹚的中樞神經或周邊神經受到損傷,使得膀胱肌肉失去收縮力,整個膀胱脹得很大,積了很多尿液后才會有部分尿液由尿道溢流出來.  當然,由于神經受損的程度不同,并不是所有神經源性膀胱的病患都有這么兩極化的表現,大部分神經源性膀胱的病患主要是因中樞神經對膀胱功能的控制變差,使病患會有頻尿,夜尿,尿急的主要癥狀,可能還有排尿困難,排尿中斷和余尿增加的情形.  有那些疾病會造成神經源性膀胱呢?  事實上,幾乎所有神經系統的病變都可以影響膀胱功能.而控制膀胱功能的神經系統,是包括中樞和周邊的各種神經組織,所以只要有一部分的神經組織受到傷害,就可能影響膀胱的功能,如中風,巴金森癥,多發性硬化癥,糖尿病,脊髓膨出,脊髓外傷或手術,骨盆腔的外傷或手術等等,都可能影響膀胱功能.  此外,不良的排尿習慣,器官老化,發炎或焦慮等因素所造成的神經機能退化,都會影響膀胱功能,造成了神經源性膀胱. 所以防止神經損傷及防止神經機能退化是預防神經源膀胱的可能方法. 治療  雖然完全恢復不多見,但給予積極而適當的治療可得到很好的結果.區分低張性和痙攣性神經源性膀胱很重要,因其治療方法不同.  低張性膀胱,特別是由急性脊髓損傷引起時,應立即建立持續插管引流或間歇性插管,以防止膀胱過度膨脹和隨之發生的感染和逼尿肌損害.  痙攣性膀胱的處理包括陰莖套管引流.持久性的尿殘留和膀胱頸或尿道攣縮可能需要至少一次經尿道切除術,男性病人或可行外括約肌切開術以減少膀胱流出道阻力和盡量使之排空.電刺激膀胱,骶神經或脊髓的方法尚在試驗中.  低張性和痙攣性膀胱藥物治療的目的是改善膀胱的貯存,排空和控制.解痙藥或抗膽堿能藥常可減輕或消除逼尿肌的痙攣狀態和不自主收縮.副作用包括口干和便秘.括約肌協同失調可對α交感神經阻滯劑有效,可能會產生體位性低血壓.口服藥氯化烏拉膽堿50mg,每日2~4次很少用于成人低張性膀胱,它可刺激副交感神經和相應的副作用.苯丙醇胺和丙咪嗪可改善括約肌功能.  持久性尿改道很少適用,但在腎功能惡化或因社會因素,痙攣及四肢癱瘓無法進行滿意的連續性或間歇性膀胱引流時,應考慮使用.持久性上尿路改道最好用回腸或結腸通道.持久性恥骨上膀胱造口有時可提供足夠的引流,但不理想,因它改變了膀胱的組織學,病人易發生感染,結石形成,偶爾會引起移行細胞或鱗狀細胞癌.皮膚的膀胱造口術使用體外器具而無需體內插管,對無上尿路損害的兒童是一種方便的控制排尿的方法.  其他必要的措施包括持續監測腎功能,控制尿路感染,大量攝入液體,早期活動,經常變換體位,限制飲食中的鈣含量以防形成結石.有些病人可通過手術植入人工括約肌以控制尿失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yaeero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